网站首页

校内新闻



【专访】院长李勇:打造“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特色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日期:2018-03-05 作者: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近些年,我国航空经济飞速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已成为河南经济提质增效发展的新动能。我校作为河南省唯一航空类院校,2017年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担当着为河南培养航空类人才的历史使命。

今年,我校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如何坚守学校的办学特色,让特色办学有“定力”?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如何支撑学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让特色办学有“活力”?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对院长李勇进行了专访。


记者:2017年我校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不是可以判断,学校“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会在未来更加彰显?

李勇:学校一直秉承“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2013年受省政府委托成立航空经济发展河南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入融入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2015年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我校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这是学校发展的又一关键节点。我们一直坚守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更要凸显我们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民航业迅速发展,河南省也把民航作为重要的发展产业,我校也成为郑州航展唯一合作高校。可以说,在郑州航院68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与军用航空、运输航空、通用航空、临空经济四大航空领域密切互动,取得了一定成绩。

从某种角度说,军用航空制造抚养了我们,运输航空、通用航空、临空经济为我们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航空就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这也表明我们提出“航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完全正确的。

只有坚持航空为本,学科专业才能建立特色优势,学校才能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中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才可以发展壮大,才可以规避未来的生存危机。

但客观地讲,我们现在的“航空为本”办学特色还不是很凸显,离真正融入四大航空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学校将以落实省部共建等协议为抓手,切实加快融入四大航空领域的步伐。

记者:如何使学校更好地融入航空产业和区域经济,保证学校“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永不褪色?

李勇:学校要深度融入航空产业和区域经济,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服务面向,以此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定位,打造培养特色。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明确航空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服务面向;二是明确“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三是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四是明确学科研究领域和方向;五是强化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

其中,最核心的是着力打造“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特色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民航业和郑州航空港核心产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的条件和特点,着力培养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航空制造与维修、航空金融、无人机、航空物流、飞行技术等航空类产业技术及管理专门人才,深度融入和服务于实验区航空产业价值链。

记者:学校的快速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相关,学校确立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什么?

李勇:所谓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突出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独特性。要依据我校办学特色和专业服务面向,确定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得到学校专业教育和文化熏陶,具备全面自由发展所必需的人格素质、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素质、胜任工作并有所创新的专业素质。

二是协同性。培养能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融会贯通、具备从事多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强调校内跨学科专业协作、校企跨校门协作,实现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专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的结合。

三是实践性。在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设置上强调实践性,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四是多样性。针对社会和学生需要,对课程进行有机排列综合,形成不同的课程体系,切实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独特性”侧重于素质层面,“协同性”侧重于知识层面,“实践性”侧重于能力层面,“多样性”侧重于需求层面。学生只有实现素质、知识、能力的个性化构建和系统性提升,才能够成长为复合型应用人才。

记者:学校各教学单位应该如何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

李勇:各教学单位,要按照学校的总体定位,每个专业都应结合专业实际确定专业特色内涵及建设方式,明确对接的航空领域和毕业生就业去向。

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企业、政府等第三方多沟通,经过凝练、实践、评价、再凝练的反复过程,强化专业特色的内涵和社会公认度。

学校的发展主体是教学院部,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都需要在每个教学单位的培养方案、培养环节中实现。而院部的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因此,各个院部要牢固树立学科是专业建设基础的理念,进一步明晰研究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强化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

我校是教学型高校,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基础还相对薄弱,学科建设还不能脱离专业建设,还要加大学科建设对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人才培养特色,为航空产业、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记者:为此,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上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李勇:作为综合改革中的一项专项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和谁来培养的问题。学校推出了相关具体措施:

推进专业改革。一是专业布局问题,学科专业布局涉及办学定位、办学水平,是学校的战略问题。二是专业服务面向问题,也即专业设置和服务面向必须支撑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优化培养模式。建立通识教育培养、专业培养、个性化培养三段式培养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将教学改革纳入教师岗位基本职责、奖励性绩效分配和团队考核指标体系。整合创新创业机构和资源,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学科竞赛等级认证分类管理办法。

健全质量体系。完善各教学环节的建设规范,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要建立专业发展质量、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标准和专业年度质量报告制度。

强化团队建设,以专业教学团队、课程组团队和实验教学团队为主体,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验平台建设。

健全研究生管理机制。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和学制改革。

上一条: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巡视员郭俊峰一行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下一条:【校友足迹】1984届优秀校友返校参观

关闭

大学路校区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中路2号 邮政编码:450015| 龙子湖校区地址: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 邮政编码:450046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99-2019 版权所有  | 内容管理:党委宣传部、校长办公室、科技处、社科处  | 技术支持:信息管理中心  建议浏览器使用IE7以上版本
           

豫ICP备050024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