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三届“郑州航展暨世界编队特技飞行年度颁奖盛典”在郑州市上街通航机场上空呼啸的引擎声中正式拉开帷幕。我校 “龙之眼”光电吊舱精彩亮相。
此次航展为期五天,除了国际大咖特技飞行员精彩绝伦的表演之外,精品荟萃的2017亚洲私人与公务航空博览会展同样“吸睛”。
博览会的首日,我校参展展位前就吸引了众多观众和专家的驻足询问与观看。“航空博览会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新奇的高科技设备,郑州航院的‘龙之眼’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 一位观众说。
这位观众提到的“龙之眼”就是我校在此次博览会上展出的“龙之眼”光电吊舱。光电吊舱又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夜战鹰眼”,一直以来运用于军事用途,它可以让作战飞机在昼夜恶劣气候条件下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跟踪,同时它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空空目标跟踪和辅助导航能力。
我校展出的“龙之眼”光电吊舱主要用于民航领域。它由我校电子通信工程学院马鹏阁教授主持,并联合中航工业洛阳电子厂设备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航天十二院三个单位合作研制生产。其中,我校主要负责激光探测与防伏波雷达两种探测手段的研发与实现,“其技术难点在于探测目标具有体积小、速度慢的特点,算法与信号处理具有相当难度。” 马鹏阁说。
据马鹏阁介绍,本次展出的“龙之眼”光电吊舱在研制初期,就定位于“低、慢、小”的目标。其中“低”指低空,即飞行器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慢”指飞行速度小于200公里每小时,“小”指不易被雷达探测侦查到的目标飞行器。
“‘龙之眼’的研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款光电吊舱,对这类目标进行多元探测与协同防控。此类‘低、慢、小’飞行器成本低廉、操控简单但不易发现,而且处置困难。” 马鹏阁说。
“比如机场飞机起飞时,航行线路上如果有无人机、固定翼飞行器、热气球、飞艇等‘低、慢、小’目标飞行器,就会对飞机起飞造成干扰,甚至是危险。” 马鹏阁介绍说,“‘龙之眼’光电吊舱就可以在公共场合中探测到这些飞行物,有效防范‘低、慢、小’航空器可能造成的安全威胁,提高对“低、慢、小”航空器的探测、识别和处置能力。”
参展期间,马鹏阁在我校展位中放置了一款小型化光电吊舱供观众观看,该吊舱配置有2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两轴陀螺稳定等特点,操作简便,适合轻小型无人机低空目标搜索、监测拍摄等多种任务需求。
博览会现场,我校的“龙之眼”光电吊舱吸引了许多企业商家的关注研究,其中就有现场参展的单位提出商业合作意向,希望与马鹏阁的团队开展图像同步传输技术合作。(大学生记者 薛竹婷文 新闻中心 图)
|